close
標題:

aa.jpg

 

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

請問從有科舉以來有哪些人是三元及第過?又以哪位對國最有貢獻?

發問:

聽我們歷史老師說要達到這種情況者 少之又少他只提到清朝有三元及第的?好像只有文狀元 1位 武狀元2位不過他並沒提到名字那麼我請問專家有科舉以來有哪些人是三元及第過?又以哪位對國最有貢獻?隋朝 算不算已經有科舉制度 三元及第?

最佳解答:

清朝文狀元有兩位:錢檠、陳繼昌(另有人加上戴衢亨)清朝武狀元一位:王玉璧(另有人加上顧麟)隋朝已有科舉制度,但科舉制度是到唐朝才發展成熟的,第一位三元狀元是唐建中二年(781年) 辛酉科狀元崔元翰。他先後考中京兆府解頭(解元)、進士狀頭(狀元) 、博學宏詞科敕頭、制科三等敕頭。三元及第。科舉考試分鄉試、會試、殿試。鄉試考中的稱舉人,舉人中頭一名的稱“解元”;會試考中者爲貢士,貢士的第一名稱“會元”;上了殿試的爲進士,進士的第一名叫“狀元”。如果兼有解元、會元、狀元三個頭銜,就被稱作“連中三元”,三元及第是十分榮耀的事。各朝三元及第人物:唐朝的張又新(新唐書.列傳第一百)、崔元翰(舊唐書.列傳第八十七)宋朝的孫何(宋史?列傳第六十五)王曾(宋史?列傳第七十)宋庠(宋史?列傳第四十三)楊置(宋史?列傳第二百二)王岩叟(宋史?列傳第一百一)馮京(宋史?列傳第七十六)金朝的孟宋獻(金史?列傳第六十三) 元朝的王崇哲(元史?志第四十一下)明朝的黃觀(有些沒有列入,洪武年間,安徽人黃觀{又名許觀}連中三元,永樂靖難時,黃觀為永樂所忌,將其名字從登科錄上劃去,改第一名為韓克忠,所以在大多數歷史記載中,三元並沒有黃觀的名字。)商輅(明史?列傳第六十四)清朝的錢檠(清史稿?志八十三)陳繼昌(清史稿?志八十三)戴衢亨(有些沒有列入,清史稿?列傳第一百二十八) 另種說法:文科“三元”只有l3 人,他們是:唐代崔元翰(四元)、武翊黃、張又新,宋代孫何、王曾、楊真、馮京,遼代王棠,金代王宗獻(四元),元代王宗哲,明代商輅,清代錢綮、陳繼昌。如果加上清代武三元王玉鐾,也不過l4人。據考,他們中只有宋庠、馮京、商輅還算有所造就,其餘的均平平。宋庠在北宋時與包拯同朝為官,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即宰相。官位雖比包拯高,但名聲和功業比包拯差遠了,而包拯僅是甲科三十名以內的進士。馮京在北宋時曾任翰林學士、太子少師,從二品。在政治上他反對王安石變法。商輅在明代明正統年間曾任兵部、吏部尚書,后因宦官專權,無力敵對,辭官居家,鬱鬱而死。過去的科舉制度不能選拔出真正的人才。在中國歷史上,行大事者並非解元、會元、狀元之類。 2006-11-05 21:25:26 補充: 歷代武狀元三元有三:易智超(明宣宗)王名世(明萬曆)王玉璧(清順治)http://bj.netsh.com/bbs/101275/3/14884.html 中國歷代狀元之最,有可玩味之處。

其他解答:

在料舉制度中:鄉試第一名稱-----解元會試第一名稱-----會元殿試第一名稱-----狀元三項都第一名稱為「三元及第」。中國自有科舉以來,三元及第的共有13人,分別為:唐朝張又新:新唐書/列傳/卷一百七十五 崔元翰:舊唐書/列傳/卷一百三十七 宋朝:孫何:宋史/列傳/卷三百六 王曾:宋史/列傳/卷三百一十 宋庠:宋史/列傳/卷二百八十四 楊寘:宋史/列傳/卷四百四十三 王巖叟:宋史/列傳/卷三百四十二 馮京:宋史/列傳/卷三百一十七 金朝:孟宗獻:金史/列傳/卷一百二十五元朝:王宗哲:元史/志/卷九十二 明朝:商輅:明史/列傳/卷一百七十六清朝:錢棨:清史稿/志/卷一百八 陳繼昌:清史稿/志/卷一百八 其實中狀元不表示學問最好,有時皇帝會基於某些考量來更動名次,只能說是運氣最好,在這13人中,沒有名臣在內。武狀元未聽說過有三元及第的。 2006-11-05 15:13:56 補充: 其中最有名的是馮京,因為有一句成語「錯把馮京作馬涼」,所以最多人知道馮京的名字,而不是憑他的學問。D4CDE60C03A2F1BC
arrow
arrow

    ddhdxb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